2025 年 11 月 6 日至 7 日,“一帶一路” 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部長會議在海南三亞盛大舉行,這場備受矚目的國際盛會吸引了來自 36 個國家的應急管理部門以及 11 個國際組織的有關負責人和代表踴躍參與。會議以 “命運與共、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救援機制” 為主題,各方代表深入交流、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的國際合作,為構建更加安全、穩(wěn)定的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繁發(fā)生,災害風險不斷攀升,已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自然災害不分國界,其影響卻波及全球,因此,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災害風險,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2023 年 11 月,由中國發(fā)起建立的 “一帶一路” 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正式落地,為全球災害防治合作注入了強大動力,開啟了新篇章。
自該合作機制正式成立以來,中國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全力推動其發(fā)展和完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合作機制組織架構已基本建成,并成功落地 14 項合作舉措。通過實施千人培訓計劃,有效提升了參與國家應急救援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增強了救援能力。同時,立足救援實戰(zhàn),不斷錘煉和提升應急救援的實戰(zhàn)水平,確保在面對災害時能夠迅速、高效地展開救援行動。此外,聚焦科普宣傳,積極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培育防災減災文化,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災害防治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多雙邊交流互鑒方面,持續(xù)深化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促進了各國在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領域的經(jīng)驗共享和相互學習。
機制的生命力在于實踐。2025 年 3 月,緬甸發(fā)生 7.9 級強震,中國救援力量迅速馳援災區(qū),憑借專業(yè)的技術和豐富的經(jīng)驗,打通生命通道,為抗震救災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此次會議上,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聯(lián)合部長梭溫向所有伸出援手的國家,特別是中國表示衷心感謝,稱贊各方的慷慨援助真切體現(xiàn)了睦鄰友好精神和合作機制的共同愿景。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性挑戰(zhàn),馬爾代夫國家災害管理局局長希桑?哈桑深刻指出,災害防范和氣候適應是關乎本國存亡的必然之舉。他高度肯定中國在區(qū)域預警網(wǎng)絡、應急協(xié)調和技術共享方面的領導作用,認為攜手合作是小島嶼發(fā)展中國家以及區(qū)域伙伴共建更加安全、更具韌性的未來的關鍵。
當前,多國正結合自身國情建設災害管理體系,并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白俄羅斯注重科技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通過系統(tǒng)普及減災知識,提升全民減災意識和能力;吉爾吉斯斯坦推廣脆弱性評估數(shù)字工具,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災害風險評估的精準度和效率;科摩羅則著力構建蜂窩式警報發(fā)布系統(tǒng),實現(xiàn)災害信息的精準發(fā)布,確保民眾能夠及時獲取預警信息,做好防范準備。正如吉爾吉斯斯坦緊急情況部部長博別克?阿日克耶夫所言,合作機制有助于推動自然災害防治實現(xiàn)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從后果處置向風險管控的轉變,這對于提升各國災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未來合作方向,與會代表們展開了熱烈討論。阿日克耶夫主張進一步強化該機制作為全球合作網(wǎng)絡的核心功能,聚焦災害預防、氣候適應與民生安全保障,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入和合作力度;老撾勞動與社會福利部部長坡賽?賽雅頌呼吁加強伙伴關系,加大韌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提高基礎設施抵御災害的能力,減少災害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尼加拉瓜國家預防、減輕、應對災害委員會聯(lián)合主任肖奇爾特?科爾特斯表示,合作機制提供分享科學技術知識以及預警資源的平臺,對于提升各國災害防治水平至關重要,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強交流與合作。
在全球強化防災減災能力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 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的價值日益凸顯。本次會議期間,合作機制實現(xiàn)擴容,7 國以成員身份、2 個國際組織以合作伙伴身份加入。截至目前,已有 34 個國家、3 個國際組織成為合作機制成員或合作伙伴,合作成果惠及五大洲 80 多個國家,為全球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國應急管理部國際合作和救援司司長來紅州在會上表示,在合作框架下,具體項目正在逐步細化。未來,中國將聚焦應急技能提升、救援實戰(zhàn)、科普宣傳和交流互鑒四個方向,與合作機制的成員、合作伙伴加強協(xié)作,共同提升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水平,為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力量。
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各國在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領域搭建了一個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也為進一步推動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災害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撐。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 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將持續(xù)發(fā)展壯大,為構建更加安全、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部分內(nèi)容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